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1917年~2012年10月1日)是享誉国际,备受推崇的左翼近代史大师。
最近读了他的年代四部曲,简单做一点笔记如下。

1789-1848:革命的年代

这一年代始于兰开夏建立了现代世界的第一个工厂制度和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为开端,而结束于第一个铁路网的设立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作者所言的双元革命,其一是以英国工业革命为开始的资本主义技术与经济变革,其二是以法国大革命为代表的政治体制革命,欧洲孱弱空虚的封建君主制无法解决新时代的种种问题,因而民主共和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这双元革命更是进一步催生了民族主义,不少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民族问题,虽然对本民族的定义往往充满模糊甚至是由敌人完成定义的。在西欧美国等较早开始工业化的国家,大量农民被迫迁往城市变成工人,而工人无产阶级,虽然其绝对数量在世界上仍然占极少数,但是其代表的政治力量已经引发了各界的关注。

在艺术领域,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无论是文学,音乐还是美术,都得到了极大发展,浪漫主义开始盛行。
而在科学领域,虽然物理学界整体还没有走出牛顿的桎梏,但是电的应用已经出现了曙光。许多其他科学都迎来了大发展,例如法国的拉瓦锡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虽然他在大革命中被砍了头)。

作者看来,双元革命的革命主体是一个不易概括的群体,从经济上来讲,革命的最大受益者是新兴地主,工厂主和商业资产阶级;但是从政治上讲,法国大革命革命的主力军是贫苦和无产阶级,他们天然的是反对资产主义甚至其中的小手工业者是反对工业革命的;从革命的思想内涵来说,崇尚科学,理性的启蒙运动大大促进了革命的发生,但是卢梭的思想也并没有成为主流政体的意识形态(除了罗伯斯庇尔共和二年的短暂时期),同时期的文艺作品又开始宣扬浪漫主义;这里支持自由主义(强调个人和理性)的颂歌与赞扬功利主义(强调计算最大福利)的祝词也交织在了一起。

也许就如作者所说,革命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矛盾,正如法国大革命的三个口号自由、平等、博爱看起来就表达了一种矛盾而不是联合。

一些小故事

哥尼斯堡(Koenigsberg)的康德(Immanuel Kant)是一个稳健的哲学家,据说,他的生活习惯非常有规律,以至于他那个城镇的居民都用他的活动来校正自己的钟表,甚至是像他这样的人在听到攻占巴士底狱的消息后,也把下午散步的时间延后了,哥尼斯堡的人民于是都相信,震动世界的事件真的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