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流 2017
最近coding的环境和工具都稳定下来了,也暂时找到了一个较为舒服和高效的工作流,所以这里总结一下。
总的来说,工作环境主要分为三类:  
- 笔记本的Windows环境,这里我用的是联想的Miix 5 pro。这款产品应该是联想对标surface pro的,当时是看中了它的手写笔,压感貌似在彼时是最灵敏的(4096级),而且价格比surface低不少的情况下,cpu还比surfce新一代。3月份某个早晨我写的价格监控爬虫告诉我降了1000块。。于是果断下单,很开心的是第二天就涨回原价而且半年内都没有更大的优惠了。
- 实验室给的台式机,我给装了linux,发行版是国产的deepin OS,界面好看而且常用软件比较多(QQ/WeChat/Netease Music/Baidu Yun)
- 实验室的服务器,Cent OS
基本上第二类和第三类都比较雷同。
编辑器
Vim
基本上在linux上,除了markdown文件外,我都会使用vim了,在读了Practical Vim的一部分以及备受煎熬的刻意练习后,真是体会到了vim的畅快,虽然离:  
用思考的速度编辑
还有不少距离,但是也算尝到了vim的甜头了。  
现在惯用的配置在github上做了备份。当前有在用的插件有:  
- VundleVim包管理,这个肯定需要
- YouCompleteMe最好的代码补全插件
- vim-commentary最vim范儿的注释和取消注释小插件
- delimitMate符号补全
- nerdtree目录树
- vim-airline美化
- vim-gitgutter一目了然看到文件的改动情况
 上图吧。。
 Vim
Vim  
VS Code
在Windows上,以及编辑md文件时,VS Code应该说是首选了。
在Atom和VSC中纠结过很久,但是Atom的大文件处理和内存占用还是令我望而却步。
曾经也装了很多花哨的插件,不过到最后,也就留了Markdown All in One, MagicPython, Regex Previewer等等三五个。 VS Code
VS Code
Shell
Bash
这个是没办法。。实验室的服务器拿不到root权限,没有root权限想装其他shell太费事了,最终放弃,回归bash怀抱
Zsh
真神器, 后悔没有早点遇到,一个z就能省多少事。
入门的时候看了这篇,感觉还不错  
终端
Tilda
较为流行的一个终端吧,就是留恋一键下拉的快感    
Cmder
windows 上主力终端,绿绿的挺好看的,护眼  
babun
babun的好处是集成zsh,而且tmux显示不会错位
其他
Tmux
Tmux应该是最好用的一个窗口复用了吧,个人感觉比Screen强。 Tmux
Tmux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自 陆陆自习室!
 评论









